作者: 發布時間: 2016-11-21 17:31:24 次瀏覽
感應加熱設備的發展史
電磁感應吸納想早在1831年就已經被發現,其本質是閉合線圈中的磁通變化會產生感應電流。在一般電氣設備中,電磁感應產生的渦流以及渦流引起的發熱是有害的,而感應加熱則利用渦流達到加熱金屬的目的。早在十九世紀末,就有人對渦流理論和能量有線圈向鐵芯傳輸的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最早建立了感應加熱的理論基礎。同時在1890年瑞典人發明了有心感應爐用于金屬冶煉,開始了應用電磁感應的渦流熱效應原理的嘗試。
本世紀初,玻璃管貢弧整流器的發明標志著電力電子學的起源。到了五十年代末,晶閘管的出現迎來了感應加熱電源技術以至于整個電力電子學劃時代的發展,標志著一固態半導體器件為核心的現代電力電子學的開始。在五十年代以前出現的感應加熱電源主要有:工頻感應熔煉爐、電磁倍頻器、中頻發電機組和電子管振蕩器是高頻電源。
工頻感應熔煉爐以電網電壓產生的交流磁通過對加熱負載加熱。由于電網頻率很低,未達到足夠的輸出功率和發熱效果,電網必須提供大電流已建立足夠強大額磁通。為避免直接啟動對電網造成的沖擊,通常采用兩級啟動方式:第一季串聯電阻或者電感,啟動結束,第二季則切除氣動元件,這樣吧啟動電流限制在五倍額定電流以下。由于電網頻率固定不變,因而感應加熱的負載參數在加熱過程中是不斷變化的,一般此阿勇接觸器來切換補償電容,保證輸出功率因數角變化不至于過大。在電網和負載之間,還串有調壓設備,以調節輸出功率。
上一篇: 藍碩最新研發中頻感應加熱設備
下一篇: 高頻感應加熱設備應用現狀